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你可能不知道的塑膠微粒

有關塑膠微粒對環境的影響,近年來逐漸受到各個國家關注。人類所丟棄的塑膠廢棄物,隨著風化逐漸碎裂成小塊、形狀各異的塑膠微粒。這些微粒一但進入海洋或空氣中,因為難以被生物分解,不僅對海洋生物造成危害,也可能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中。

 

在環保署107年所進行的調查中,飲用水、沙灘及海產中均有發現塑膠微粒的蹤影。以下整理塑膠微粒相關問答,希望能讓民眾對此議題能有進一步的了解。

 

Q:什麼是塑膠微粒?來源有哪些?

1. 塑膠微粒是平均粒徑小於5毫米之塑膠碎片總稱

2. 塑膠微粒有以下來源

 -生產或製造過程中使用的塑膠顆粒,如塑膠柔珠

 -由大型塑膠,風化後裂解而來小碎片

3. 塑膠微粒形狀不定,肉眼均難以辨認

4. 目前研究調查在南北極、海鮮、食鹽、飲用水及空氣中,均有發現

 

Q:塑膠微粒對環境造成的影響

1. 不易分解及察覺,難以收集處理

2. 顆粒過小,易被生物誤食,可能會藉由以下方式對生物造成傷害

 -進入細胞或組織內,刺激發炎

 -製造過程中添加的塑化劑、安定劑,會干擾內分泌系統

 -塑膠微粒吸附化學污染物並由食物鏈傳遞

 

Q:塑膠微粒對人類的影響

1. 根據2021年的報告指出,每人每日攝入數十到 10萬個粒塑膠微粒,一年相當於吃下一張信用卡的塑膠量

2. 目前研究指出塑膠微粒(直徑< 5微米)可停留在小鼠內臟,而是否可以停留在人類器官內則仍待調查

 

Q:對工廠而言,該如何管制生產線避免塑膠微粒排放?

1. 採取密閉式管線並加強搬運、裝貨、運輸防護

2. 適當清潔作業區域

3. 裝設過濾網,收集槽

4. 廢水處理系統設置過濾單元

 

Q:對民眾而言,該如何減少塑膠微粒產生及排放?

1. 拒絕購買含有塑膠柔珠的產品(例如:洗面乳、沐浴乳等)

2. 避免使用湯匙、吸管、寶特瓶等一次性塑膠產品

3. 減少使用光碟、水桶、塑膠桶等塑膠製的產品

4. 落實垃圾分類與回收,不讓塑膠被棄置在環境中